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股票配资平台导航
在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链条中,公交修理工是默默守护运营的“护航者”,他们的专业能力不仅关乎车辆的安全运行,也直接影响运营成本与效率。为破解维修中的“高成本、长周期”难题,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“焕新联盟”技术小组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“降本增效”的优秀答卷。
以匠心筑基,以创新破局
“焕新联盟”技术小组由3名经验丰富的修理工以及一名年轻驾驶员组成,平均从业年限近20年,每个人都有“独门绝技”。组长李永孝和成员纪昆仑擅长机械结构拆解与故障诊断,组员曲志格专攻电器系统,能快速定位电路隐患,毕德会则精通配件选型。
团队的核心理念是“能修不换、精准降耗,保障运营、服务乘客”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们始终秉持“不服输、肯钻研”的精神:面对报废零件,不是简单丢弃,而是逐一拆解分析,记录损坏原因、可修复部位与修复难点。正是这种“把每一个零件当‘宝贝’,把每一次故障当‘考题’”的态度,为后续的技术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从“万元换新”到“两千精修”
空压机是公交车辆制动系统的“心脏”,一旦损坏,车辆将无法正常行驶。记者从李沧巴士第九分公司了解到,此前空压机出现故障时,只能联系厂家进行“整体换新”,单台更换费用高达11200元,且耗时至少需要两天,期间故障车辆只能停驶,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,还导致线路运力紧张,高峰时段甚至出现“乘客等车难”的问题。
“难道就没有办法自己修吗?”自去年8月份一次空压机故障后,李永孝带着团队成员围着损坏的空压机反复琢磨。他们首先通过拆解观察,发现故障核心并非“整体报废”,而是空压机内部的“活塞拉缸”出现问题。空压机活塞膜片破损掉入拉缸内,造成活塞及缸筒损坏,但部件的损坏并不会导致整个空压机失效,只要更换核心配件即可修复。
成本直降84%,效能大提升
找到突破口后,团队立即行动。第一步,先对空压机进行除尘,为了防止拆除时灰尘掉入曲轴箱内;第二步,将缸盖与缸筒进行分解,检查活塞与缸筒磨损情况、活塞环弹力及密闭性,发现是活塞连杆总承及缸筒损坏;第三步,拆除损坏的配件,精准定位配件型号并进行更换;第四步,维修完成后,将空压机装回公交车,安装线束及管路,启动车辆后将气压打满、排空并再次打满,检查有无异响、是否漏气。
据悉,本次维修共更换空压机活塞缸筒两个、连杆总承两个,共计1840元。从“11200元换新”到“1840元维修”,单台空压机维修成本降低约84%,维修时间从2天缩短至1-2小时。近一年来,“焕新联盟”技术小组已累计修复4台故障空压机,共节省维修费用36000余元,保障了4辆公交车辆及时重返线路,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运营压力。不少公交驾驶员都说:“以前空压机坏了,我们得‘等米下锅’,现在修得又快又省,我们跑车也更踏实了。”
聚焦气囊拆装痛点,再破难题
继空压机维修成功后,团队又将目光投向公交空气弹簧气囊的拆装难题。该部件拆装频繁且困难,传统方式需多人协作、耗时长、易漏气。针对这一痛点,团队决定研发“便携气囊拆装辅助工具”。经过多次画图、网上查阅学习并多次试错,目前已将“便携气囊拆装辅助工具”的设计图及制作材料准备完成,只需要焊接组装便可使用。李永孝介绍:“首先将方管镀锌圆环切开,一分为二,在切口处加两个‘小耳朵’,用螺栓将二者连接,组成一个圆环,用来固定至气囊上下端,随后用正反丝丝杠把上下端串联,利用丝杠的拉力将气囊拆卸,利用丝杠的涨力将气囊与上下底座紧密压合,以达到气囊的密闭性。”
通过简易模型测试,该工具能解决传统拆装的核心问题。原本需要3人配合的操作,现在1人就能完成。单次气囊拆装时间从一个多小时缩短至20分钟,效率提升65%。
从旧件拆解积累经验,到突破空压机维修瓶颈,再到创新工具研发,“焕新联盟”用实践证明,他们的努力不仅是公交行业“降本增效”的生动缩影,更彰显了平凡岗位上的责任与担当。
恒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